查看原文
其他

80岁朱奶奶在杭州小巷坚守一家餐饮小店25年,不是本地人却能烧一手本帮菜

19楼 19楼 2022-06-16


1972年,朱亚兰跟着丈夫从老家苏州来杭,此后一待就是50年。作为一个家庭妇女,为了在这座城市扎下根,她打过零工,做过生意,最后却以一手杭帮菜在大街小巷留下了名字。



朱亚兰的店开在城头巷,没有招牌,只用一块留言板写了8个字挂在门口:素勤饮食店,酒菜面饭。素勤取的是女儿的名字,店已经开了整整25年了。


志玲进店是12点,正好是用餐高峰期,素勤店面不大,坐满也只能塞10桌客人。店内风格更加简单,白墙、木桌,没有一点多余的装饰。看我要点菜,说着一口流利杭州话的朱奶奶热情的递上菜单,开始介绍:“招牌菜么白斩鸡、酸菜鱼都好点滴,介个季节吃油焖笋阿好滴,选好写了纸儿上哦……”,招呼完她就转身去忙了。


里桌的客人点了一瓶可乐,她用洪亮的声音应了一句就转身走进厨房。送完可乐,门口又来了客人,此时店内已经坐满,她快速扫了一眼,做了安排:“你们稍微等些,那桌应该快好的”。


每次她都是刚刚坐下,又要起身,一头乌黑的头发加上快速的反应,除了那个挺不直的背,你很难看出这个忙进忙出的老人已经80岁了。



为什么作为主厨的朱奶奶自己不烧了呢?"年纪大了,终归要退的。”去年6月,朱奶奶给客人做了最后一次菜,就此告别灶台,把手中的掌勺传给了跟着她十几年的帮厨。我问:“如果老客一定要吃你做的菜呢?”奶奶笑着说:“不会的,他们都说现在这个厨师烧得比我好了。”


即使从店里的C位退下来,朱奶奶依旧保持着高昂的热情,早上7点起床去店里,晚上12点打烊回家。朱奶奶的女儿说,其实如果不是老太太坚持,这家店也许早就不做了……



店里志玲碰到两个拖着行李箱,从广州赶来打卡的游客,他们看了网评说这家店很有爷爷奶奶那一辈的味道,想来尝一尝。这个评价和朱奶奶对自家菜的定位一样——妈妈菜


这个定位的起因还要从上一辈说起。朱奶奶的爸爸是个老厨师,从小她就跟在旁边学厨艺做家常菜。1996年全国流行“开店潮”,赶时髦的她也开了一家食品店,后来觉得店面太小,就想起小时候学的那些手艺,开了饭店,目标就是希望来的人都能吃上一口跟家里一样的饭菜。



我和朋友2个人点了5道菜,本来还要加一个豆腐汤,朱奶奶看到直接从点单纸上划掉了:“够了够了,你们点的太多了。”十多分钟后,菜就陆续上来了。白斩鸡用的是本鸡,沾口酱油咬下去,一个字:鲜。回锅肉肥而不腻,配上本地青椒炒一点也不辣,很适合杭州人口味。雪菜肉片里的蘑菇应该先沥过水了,吃起来很有嚼劲。每一道都是很家常的菜,味道不重,简单实在,跟这个店面一样,不事雕琢。


这个盛饭的盆子你家有同款吗?△

离开的时候,我在路边等车,朱奶奶就坐在对面,一个人在藤椅上旁诺无人的唱起了歌。我远远听着歌词有点耳熟,忍不住问她,歌名叫什么?她说:“没有名字,就是小时候教的呀,你听着奥,世界是你们的,也是我们的,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……


阳光下,朱奶奶的歌声交织在城头巷来往的人群中,轻轻落在我的心头,一切都是那么快乐又简单。


来源

19楼(my19lou)


作者:宛如

微信公众号对话框回复【探店】查看杭州有意思的小店



点击了解更多↓


杭州停车场里这一幕,小伙彻底懵了:小小年纪就这样,长大怎么办!

浙江多地开放新冠疫苗接种,杭州已有市民陆续收到接种报名通知

分配生比例如升至70%,网友:我要“读最差的学校 做最累的家长”

↓↓↓猛戳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杭州年薪30万小伙偷两箱车厘子被抓,还说.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